研究項目
左中額葉:它與中文閱讀有何關聯?
本研究項目旨在闡明以下問題:1)中文和英文閱讀中的拼寫、音韻和語義功能組成的神經網絡;2)語言學習經驗如何塑造大腦結構和功能;3)左中額葉(LMFG)所支持的閱讀相關認知功能。我們先前在《自然》、《美國科學院院刊》和《當代生物學》發表的研究顯示中文和英文閱讀障礙的神經基質存在顯著差異。主要發現之一是中文閱讀障礙者在閱讀過程中左中額葉的活化較對照組減少,而兩組在左顳頂區的活化無顯著差異,而此區在字母語系閱讀障礙者中被認為是用作於基於規則的音韻處理。我們推測左中額葉可能負責字形轉音、字形轉語義的映射,以及視覺空間信息與語言(音韻和語義)信息的協調和整合。
失語症患者的大腦語言功能保護
本研究項目旨在利用解剖、擴散和靜息態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分析中國失語症患者的病變-行為對應。中國神經外科醫生過去一直遵循西方的做法,基於語言網絡在跨文化間的普遍性,在腦部手術中保護布洛卡區和溫尼克區。自從我們2004年的工作發表以來,一些神經外科醫生開始意識到左中額葉在中文閱讀處理中的獨特作用,並主張應採用語言特定的腦部地圖以更好地規劃腦部手術(例如:Feng et al., 2006; Shang et al., 2013; Zhang et al., 2008)。例如,上海華山醫院的一組神經外科醫生對膠質瘤患者進行了清醒手術和在手術中語言映射,以繪製其語言區域。神經外科醫生報告稱,LMFG在使用中文語言時是獨特的,中文和英文的語言地圖是不同的。重要的是,通過使用這種中文特定的語言地圖,他們腦部手術後語言障礙的發生率明顯降低至4.5%(基於66名患者)(Wu et al., 2015, HBM)。本項目的發現將在理論和臨床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了解不同語言間失語症的性質和類型是否存在差異;2)揭示哪些腦-行為指標與語言缺陷更相關;3)找出一個能快速發現由中風誘發的語言缺陷的評估。
典型與非典型語言及閱讀處理的認知和大腦機制
本研究項目旨在:1)典型與非典型語言及閱讀處理的發展和大腦機制;2)研究兩類障礙的共病率;3)比較各種閱讀幹預補救方法的效果,包括音韻訓練方法和其他側重於視覺、文字結構、工作記憶或運動技能的方法。我們將使用一系列任務,包括語言和閱讀能力測試、音韻處理、視覺-文字能力、工作記憶功能(視覺空間工作記憶、音韻工作記憶,以及選擇和切換等執行控制功能),以及動作技能,來評估兒童的語言和閱讀功能。他們在語言和閱讀處理期間的腦部掃描將使用MRI和fMRI進行。
自閉症譜系障礙 (ASC) 兒童的語言發展
本研究項目旨在:(1)闡明自閉症譜系障礙華人患者在識字能力發展方面與正常人存在何種差異;(2)探討什麼因素促成自閉症患者的中文識字能力發展;(3)從大腦的角度理解自閉症患者在閱讀詞語和閱讀意義方面表現獨特的原因;(4)尋找自閉症的語言和認知系統的可能神經標誌物。本項目將有助於了解香港自閉症人口在語言和大腦發展方面的情況。此項目使用多模式神經科學技術,包括腦電圖(E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以及統合的腦電圖和眼動追踪方法,以於獲取高時間分辨率和高空間分辨率,來探究華人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大腦功能。